脊醫治療從生活習慣開始

日期:2016年7月22日 ( 星期五 )

報章:信報 C2

標題:脊醫治療從生活習慣開始

脊醫在香港的歷史其實很悠久,早在1960年已有英國的脊醫為當時在港的洋人治療脊椎病。若想成為一位香港的註冊脊醫,需要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接受香港政府的監管。而本港暫時未有大學提供相關的脊醫課程,因此就必須到外國進修升讀。

脊骨幫助我們支撐身體,保護中樞神經系統,令身體靈活活動,對身體有著相當重要的角色。因此,脊骨健康絕不能輕視。在本港,脊醫不是西醫,也不屬於物理治療,一般市民可能未必清楚脊醫治療的功效有多大。其實當脊醫找出問題根源,作出正確的矯正治療後,能醫治的不只是當時的痛症,而是整個身體。

脊醫有一套獨門的治療理念和方法,透過獨特的手療醫學法來為脊骨矯正復位,讓人體有效地發揮最大的自然復元能力。在檢查痛症時會詳細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和姿勢、飲食、睡眠質素、運動次數等等。之後再分析痛症或病徵是否與脊骨移位壓住神經線有關。

以28歲的陳小姐為例,一向身體很好,亦沒什麼大病痛。但近年開始感到胸口痛及呼吸不順,接受過心肺檢查,顯示一切正常。胸口痛的問題並沒得到改善,心裡十分擔憂,想盡快找出胸口痛的原因,及早作出治療。經過朋友介紹初次接觸脊醫,接受詳細檢查後,發現原來胸口痛的原因和她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。作為電腦文職工作的她,每天低頭工作,手機、電腦不離手。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嚴重寒背,脊骨變形,影響胸椎骨移位,壓住胸椎第二、三節神經線(T2,T3),自然出現胸口痛及呼吸不順。經脊醫矯正脊骨後,呼吸比之前暢順得多,胸口痛亦減輕了。其實,除了接受脊骨治療外,注意日常姿勢習慣亦是不可缺少的,不然就會舊患復發!

美國脊醫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,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成功預防痛症發生。脊醫的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去協助病人改善壞習慣,教育正確的姿勢、運動、飲食的理念,預防勝於治療!